忙碌的默克尔
德国的下一站应该是世界大国吗?出人意料的是,大多数德国人说“No”。2014年四五月间,科尔博基金会(Körber-Stiftung)委托调查公司TNS Infratest对一千名18岁以上的德国人进行访问,收集了他们对于外交政治的看法,在“德国在国际事务中是不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?”的问题中,有60%的德国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:千万不要太主动。他们认为,德国自己的问题就够多了,政府应当首先安内,少掺和身外事。
很多人用德国的历史来论证克制态度的正确性,这种观念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尤为明显,二战的“原罪”依然没有消解。只有37%的受访人士觉得自己的国家太畏手畏脚了,应当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发光发热。他们认为,德国经济发展依靠国际贸易,因此需要对世界安全和和平承担更多责任;德国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,需要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体现;德国在国际危机中良好调停人的角色已经得到尊重云云。
学历、政治倾向、地域和年龄也影响着德国人的观念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中就有将近一半觉得,德国应该更积极参与解决国际危机,而在相对较低的学历人群中,只有三分之一的支持率。45%的社会民主党支持者希望德国大有作为,而左翼拥趸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如此。西德人中有39%的比例希望国家在国际舞台大展雄风,这一比例在东德人中只有30%。30岁以下的年轻人虽然没那么关心国际政治,但他们中的一半人都对高大上的国际形象热血沸腾,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,仅有26%的比例持相同态度。
调查显示, 37%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应该更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,而60%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应当克制
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德国民众对于欧盟的巨大的信赖。相较于三分之二的德国人不希望德国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,有四分之三的受访人士认为,在欧盟框架内,德国需要有所作为。这也是欧盟成立的意义所在——以共同力量放大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。与俄罗斯、美国、中国相比,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都是“小国”,单枪匹马的德国可能无所作为,但如果增大德国在欧洲的权重,甚至握有领导权,就可以让欧盟替德国发声,以欧洲之力为德国造福。因此,在被问到应当和哪些国家增强合作时,法国、波兰和英国这些重要的欧盟国家得到了最多的认可。中美俄等世界大国只能居于其后。
那么,德国应当通过什么途径参与国际事务、承担国际责任呢?绝大多数人希望是人道主义救援、外交谈判、建设公民社会、支持军备控制、培训警察和安保人员。对外派遣国防军以及向盟国提供武器的做法最不受待见。事实也的确如此,虽然德国领导人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外交谈判中,但德国除维和部队外并无外派军队。
调查者还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:假如发生了种族屠杀,那么德国是不是应该派遣军队干预,即使联合国没有作出决议?结果只有30%支持, 68%反对。但是年轻人更具有理想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,他们中超过一半的人支持出兵干预。
在二十年前,尚有三分之二的德国人要求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,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。对此,调查的策划者、基金会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鲍尔森说,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晚间新闻播放的几乎全是波斯尼亚战争的惨剧,那时人们普遍认为,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形,德国必须有所作为。现在,欧洲政局则总体平稳。但鲍尔森也承认,他没有料到公众观念在二十年间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。
德国与欧盟
看来,“超级大国”的头衔对德国普通人没有吸引力,自己过好日子才是第一要务。德国人也并非闭门不问窗外事,他们不但关心国际事务,而且把保护人权与和平看成最重要的外交使命。但普通人总是要以切身利益出发,“自私自利”也合情合理。特别是近年来,大量难民突然涌入,德国士兵在驻外任务中牺牲,这些都是触动人们的神经。普通民众希望的是,德国克制和冷静的参与国际事务,要以自身能力为限,要通过欧盟发声。